宋代點茶①流派眾多,歸根結(jié)底都是飲茶派

宋代點茶①流派眾多,歸根結(jié)底都是飲茶派

10閱讀 2023-03-02 05:55 文化

宋 代

點 茶

2022年,電視劇《夢華錄》熱播,一時間把人們拉回宋朝,掀起了一股宋代點茶熱潮。劇中出現(xiàn)了北苑貢茶、青鳳髓、紫蘇飲子、靈隱佛茶、十二先生、茶百戲,光這些名字就足以令人心馳神往。

為了幫助茶文化愛好者了解宋代點茶的方方面面,中華合作時報·茶周刊全媒體特邀8位專家、學者,重磅推出“宋代點茶”專輯。專家、學者圍繞宋代點茶的歷史、文化、流程、器具、審美等展開詳細的介紹和解讀。

體現(xiàn)極致美學的宋人雅趣

——宋代點茶風貌一覽

作者:沈冬梅

宋代是中國古代農(nóng)耕社會茶葉生產(chǎn)與茶文化發(fā)展的巔峰時期,點茶法上續(xù)唐代煮茶法,下啟明清瀹泡法,其發(fā)展始于北宋初年建州貢茶,兩宋一直相承發(fā)展,成就了宋代繁盛的點茶文化。

點茶的歷史

……

唐代自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之后,清茶煮飲成為主流的飲茶方式。其所用茶葉為蒸青綠茶,制作時,將蒸好的茶葉輕搗后拍制成茶餅。但唐代官茶園的貢茶生產(chǎn)茶葉蒸青后采用研膏工藝,李郢《茶山貢焙詩》所謂“研膏架動聲如雷”。建中(780—783)年間,常袞任福建觀察使,研膏制茶法隨之傳入福建,建州茶開始用研膏工藝,“始蒸焙而研之,謂之研膏茶。”新的制茶工藝引發(fā)建州風習的變化,建人開始斗茶,馮贄《云仙雜記》記載:“建人謂斗茶為茗戰(zhàn)?!?/p>

宋代點茶起始于唐末五代福建建州民間斗茶風習,建安北苑在南唐時成為貢茶之地。開寶八年(975)十一月,北宋下南唐,建州北苑貢茶地,亦被一統(tǒng)入境。太平興國二年(977)春天,剛繼位沒幾個月的太宗皇帝,就下詔令北苑為北宋的官營貢茶之地。這樣,福建建州地區(qū)的茶葉與點茶方式,就通過貢茶影響到了宋代的茶業(yè)與文化。

宋代點茶文化的成就與北苑官焙貢茶的制度化密切相關(guān)。977年,宋太宗特頒龍鳳模,專派使臣到北苑造龍鳳團茶,“以別庶飲?!弊源耍痹贰白髫晞僦T道,先嘗只一人”。為了保證高品質(zhì)的龍鳳團茶的制造和上貢,太宗雍熙二年(985)始置福建路時,置福建路轉(zhuǎn)運使司于建州。起初,貢茶的數(shù)量不多,龍鳳茶總共50余斤,每斤8餅。北宋多任福建路轉(zhuǎn)運使都致力于貢茶之事,使得貢茶品名與數(shù)量逐代增加,至徽宗宣和年間達到頂峰,并穩(wěn)定下來,實行至南宋末年。

丁謂于至道年間任福建路轉(zhuǎn)運使,因為得任與上奏言茶鹽利害有關(guān),因此對職責貢茶事極為用心,“監(jiān)督州吏,創(chuàng)造規(guī)模,精致嚴謹。錄其園焙之數(shù),圖繪器具,及敘采制入貢方式?!钡爸劣谂朐嚕从新??!庇懈杏诖?,北宋著名書法家、文學家蔡襄,慶歷年間在福建路轉(zhuǎn)運使任上,對貢茶刻意求精,首創(chuàng)小龍團等更為精致的貢茶。此后,每年歲造小龍小鳳各30斤,大龍鳳各300斤,較之太宗時增加6倍多。到朝廷任職后,因仁宗皇帝多次垂詢建安茶的情況,“屢承天問以建安貢茶并所以試茶之狀?!辈滔遄珜憽恫桎洝芬粫M呈,展示了此時的點茶全貌?!恫桎洝芬粚懺賹懀詈笤谟⒆谥纹侥觊g刻石“以永其傳”。《茶錄》所宣揚的點茶之法廣為流傳深入人心,終成兩宋主流的飲茶方式。

經(jīng)過仁宗、神宗、哲宗歷朝屢創(chuàng)屢添,哲宗元符年間貢茶總數(shù)達到1.8萬片(餅、銙)。到徽宗宣和年間,北苑貢茶共計41品,據(jù)南宋時統(tǒng)計,其中細色5綱,共7000余餅,粗色七綱4萬余餅。

宋徽宗趙佶更是以帝王之尊,親撰《大觀茶論》,既探究茶葉生產(chǎn)種植制造各環(huán)節(jié)相關(guān)因素與成品茶品質(zhì)之間的關(guān)系及點試時的效果關(guān)聯(lián),也論述了茶具材質(zhì)、形制、功能與點茶效果的關(guān)聯(lián)及相關(guān)機理。而作為一個多能的頂級藝術(shù)家,趙佶以其細膩敏銳的審美才能,準確把握到點茶過程中的細微變化,首創(chuàng)“七湯點茶法”,將茶技藝提升到無以復加的審美高度?;兆谠啻斡H手為大臣點茶,并將點茶場面繪入其名作《文會圖》,點茶文化獲得了極高的社會文化地位。

點茶一直延用到元代,明清之時還偶有余緒。

流派及其特點

……

點茶經(jīng)歷了縱向的發(fā)展,從建安民間斗茶所用技藝,經(jīng)貢茶影響成為全國性的主流飲茶方式,再經(jīng)茶與藝術(shù)大師趙佶創(chuàng)設“七湯點茶法”。其末流是南宋時,因為上品茶狀態(tài)的變化,而改變了茶湯判別的標準。

橫向來看,宋代點茶沒有自主形成現(xiàn)在門派意義上的流派,但經(jīng)過后人研究可以將其進行分類,不同的類別姑且稱之為流派。

(一)競技派(斗茶派)

點茶競技,起始于建州民間茶人之間的斗茶,是宋代點茶之源。建州既采用了湖州官茶園的研膏制茶法,又居茶園、所產(chǎn)茶葉差異很大之地,生發(fā)出對于所制茶葉品質(zhì)一較高下的趣味。因而飲茶方式在唐代煮茶法的基礎上發(fā)生了重大改變,從原來的在鍋中煎煮末茶,變?yōu)樵诓柰胫悬c試末茶。

變化的同時也有重大的繼承,建州斗茶判斷的標準,是要看茶湯表面茶沫的聚集狀態(tài)、茶湯顏色以及茶沫持久的程度。宋代斗茶,先看茶湯表面茶沫的白色程度,再看茶沫餑的耐久情況,沫餑先散而在碗壁顯現(xiàn)出水痕者負,最持久者勝。詩人所謂 “烹新斗硬要咬盞”“云疊亂花爭一水”“水腳一線爭誰先”。關(guān)于“咬盞”,徽宗《大觀茶論·點》曾作了較詳細的說明:“乳霧洶涌,溢盞而起,周回凝而不動,謂之咬盞?!?/p>

斗茶獲勝有實際的商業(yè)價值。特殊小品種白化茶“白茶”因為其色與斗茶尚白的標準天然相近,總能獲得斗茶勝利,因而被稱為“斗品”。蔡襄添創(chuàng)的小龍團是當時價值最高的貢茶。但蔡襄《茶錄》中記錄了更珍貴的王家白茶:“白茶唯一株,歲可作五七餅,如五銖錢大。方其盛時,高視茶山,莫敢與之角,一餅直錢一千,非其親故不可得也?!币驗橥跫野撞栾炦h遠小于小龍團,所以王家白茶的實際價值比小龍團還高。

而當斗茶遇到貢茶,勝負的較量就有了超常的價值。白茶稱為斗品、亞斗,即使是民間茶園所產(chǎn)白茶,亦常被用于貢茶,蘇軾《荔枝嘆》所謂“今年斗品充官茶”。

除茶葉生產(chǎn)者斗茶之外,宋代文人和茶飲商販也斗茶。文人間的斗茶更多的是基于情趣,勝負輸贏大抵沒有什么實際的利益關(guān)聯(lián)。茶飲商販間的斗茶則比較有趣,南宋劉松年傳世有《茗園賭市圖》和多幅《斗茶圖》,宋元之際的錢選亦有《斗茶圖》,均展現(xiàn)了挑茶擔提茶瓶的賣茶飲人,在沒有生意時相互之間的斗茶之舉,氣氛平和融洽,可見斗茶不為競爭高下而營利。由此種種,可見斗茶之趣。

(二)日常派(基礎派、常規(guī)派)

點茶就是沒有競勝的斗茶,在建安茶飲方式被社會普遍接納之后,點茶就成為兩宋社會主流的飲茶方式,為全社會各階層日常生活所使用,是基礎派、常規(guī)派。

宋代,茶成為人們?nèi)粘I钪胁豢苫蛉钡南M物品之一,正如王安石所說:“夫茶之為民用,等于米鹽,不可一日以無?!敝聊纤?,人們所熟知的“開門七件事”習語出現(xiàn)了:“蓋人家每日不可缺者,柴米油鹽醬醋茶?!?/p>

宋人居家日常飲茶,從南宋樓璹所作《耕織圖》可見,宋人在干農(nóng)活、紡織等生產(chǎn)活動時皆備有茶飲。從宋墓壁畫《備茶圖》《進茶圖》等畫面可見宋人日常居家飲茶,而對于在城市中公干、經(jīng)營的人們,則有茶館茶坊、挑擔提瓶者為之提供點茶茶飲服務,甚至在大都市人們游玩時,湖上也有人乘小船提供點茶服務。世人以茶待客,以茶入婚禮。政府禮儀中也有茶禮。《朱子家禮》中,凡有事于祠堂,皆有主婦點茶之舉。

因為宋代的茶葉等級眾多,從《宋會要輯稿·食貨》中的買茶、賣茶價可以看到,散茶、餅茶、臘茶(研膏茶)價格差異很大,即茶的品質(zhì)差別大,因而在日常點茶飲茶中,點茶的效果呈現(xiàn)是不一樣的,蔡襄《茶錄·點茶》:“茶少湯多,則云腳散,湯少茶多,則粥面聚。”一般茶葉的末茶點試,只將末茶與水充分融合即可。而越是上品的茶,點茶擊拂時越追求白而厚的沫餑,追求目標是乳霧洶涌、甘香重滑色香味形皆美的茶湯。佛教以茶供佛,甚至形成天臺獨特的點茶供羅漢“天臺乳花”現(xiàn)象。

在風雅的宋代,日常的點茶還與日常的花、香、畫生活相契合,形成閑雅生活的“新四藝”:燒香、點茶、掛畫、插花。雖然,熏香、插花、張畫、飲茶,皆已是前朝久事,但至宋朝則風氣更熾,于常用之余,為人們所悉心研究,出現(xiàn)了眾多的專門譜錄類著作。宋代“新四藝”傳到日本,與日本社會文化相結(jié)合發(fā)展,形成日本的抹茶道、香道、茶掛、花道,影響力和生命力彌久。

(三)游藝派

“游于藝”始終是中國文化生活的一個理想狀態(tài),在宋代點茶文化中亦不能外,能之者與好之者在茶湯之上再從事藝術(shù)活動,形成點茶的游藝派。宋代將茶湯之上的藝術(shù)行為稱作“分茶”,是獨特的茶藝活動,它在兩宋都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,甚至被當時的人視為一種特別的專門技能,往往和書法、彈琴等技藝相提并論。

“分茶”技藝在北宋初年即已有影響,最初稱“水丹青”“茶百戲”“湯戲”。其手法是“注湯幻茶”“幻出物象于湯面”。高手能夠同時點四盞茶,每盞一句詩,共成一絕句。茶百戲則是“下湯運匕,別施妙訣,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,禽獸蟲魚花草之屬,纖巧如畫,但須臾即就散滅,此茶之變也,時人謂之茶百戲。”此后,這項技藝被稱為“分茶”。

“分茶”初用茶匙、茶匕,后用茶筅,湯瓶始終是最基本的用具。楊萬里《澹庵座上觀顯上人分茶》所記“分茶”就是用湯瓶注水作字:“銀瓶首下仍尻高,注湯作字勢嫖姚。”以瓶作筆以水作墨在茶湯表面的沫餑上寫字,這確實是有相當難度的,不經(jīng)練習較難做到。作為一項較難掌握的技藝,分茶得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們的推崇,成為他們雅致閑適生活方式中的一項閑情活動。如陸游《臨安春雨初霽》所描繪的:“矮紙斜行閑作草,晴窗細乳戲分茶?!?/p>

小 結(jié)

……

不論什么派,歸根結(jié)底,都是飲茶派。點茶的初心與最根本目的,是一碗甘香重滑、形態(tài)美、口感細膩的好茶。

出品:中華合作時報·茶周刊全媒體

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

上一頁:中茶梧州公司錢鑒加工廠五周年慶103023籮茶 薪火相傳六堡

下一頁:江山巳錦 巳巳如意 龍蛇交替 開啟好運

相關(guān)閱讀

茶友網(wǎng)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